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糖尿病都会有视网膜病变吗?

来源:央广网    时间:2023-06-27 15:06:4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发病人群越来越年轻化,而且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功能,成为主要的致盲眼病,是工作年龄人群视力障碍的首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高吗?

一般来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主要与糖尿病的病程长短和血糖控制情况密切相关,糖尿病的病程越长,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越高,糖尿病患病10年以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高达50%以上,15年的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比率达到80%以上,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每年定期到眼科检查眼底。


(资料图)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怎么发生的呢?

糖尿病患者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造成微血管病变,最先损害在毛细血管网。长期高血糖状态下,视网膜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周细胞损害,继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导致微血管瘤形成,致毛细血管闭塞,组织缺血缺氧,毛细血管闭塞进一步加重,导致新生血管形成。新生血管形成后,又进一步加重视网膜的缺氧。

糖尿病患者该怎么判断是否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呢?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后期可能会出现视物模糊,眼前黑影,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上共分为Ⅵ期:Ⅰ期视网膜可见微血管瘤及小出血点;Ⅱ期视网膜黄白色硬性渗出斑;Ⅲ期视网膜棉絮状软性渗出斑;Ⅳ期视网膜有新生血管和玻璃体积血;Ⅴ期视网膜新生血管并纤维增殖膜;Ⅵ期在Ⅴ期的基础上并发视网膜脱离。其中Ⅰ~Ⅲ期是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Ⅳ期~Ⅵ期是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视力损害的重要元凶。因此,糖尿病患者早期没有明显视力损害时可能已经有明显眼底病变了,而当出现明显视力损害时眼底病变也不可逆转了,因此,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每年定期检查眼底,及时发现眼底病变,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如果不幸患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该怎么治疗呢?

目前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主要以改善眼底微循环治疗、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另外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的控制也同样重要,如血糖管理、血压控制、血脂调节等。推荐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科学降糖,同时重视降糖的速度与幅度。羟苯磺酸钙能减轻或阻止视网膜微血管的渗漏,减少血管活性物质的合成,阻止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改善眼底微循环,可改善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微血管瘤、出血、硬性渗出。

眼底激光治疗是目前防止糖尿病患者失明的有效手段。眼底出现新生血管或无灌注区时需要及时进行眼底激光治疗,眼底激光治疗的目的是将耗氧量高的中周部的新生血管等封闭,以保证后极部视网膜的氧供,可以说是类似“丢卒保车”的治疗手段,眼底激光治疗痛苦小、方便、经济,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应正确认识眼底激光治疗的作用,定期散瞳查眼底,及时发现损害视力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时接受激光治疗,以保证更好的生活质量。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参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发病过程的一个重要因子,缺氧、高血糖的病理条件可能导致VEGF上调,进而引起渗漏,血管增生等病理过程。大量临床证据表明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可减轻黄斑水肿,提高患者视功能。

对于发生玻璃体积血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眼底并发症患者,则需要行玻璃体切割术来挽救视力,但预后不佳。此外,对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也可配合应用中医中药治疗,辨证论治。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可防可控的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延缓病变发展,减少视力损害至关重要。因此,糖尿病患者除了要践行“管住嘴,迈开腿”的健康生活方式,还需要定期到眼科检查眼底,以期及早发现眼底病变并进行诊治。

(本文作者: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副主任医生 邓小艳,授权本网发布)

X 关闭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峡字画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邮箱:396 029 142 @qq.com